#AIGC热点大赛#老舅今儿打电话过来说,他那6000块的养老金涨了2%,理应多120块吧,可到账竟然才101元,真把他气坏了。看完账单后,血压都快飙升了,明明说好涨120的,结果少了19元,哪儿去了呢?
对于养老金涨了这事儿,大家的看法可真是各有不同。有些低收入的老百姓巴不得只算加法人,涨一点儿钱就行了,反正也不多谈;而那些收入高的,估计希望多缴多拿,能直接按比例涨,否则觉得不公平。可惜啊,养老金的涨幅从来不是那么简单明了的事,两边的想法差得远呢,咱们瞧瞧:
01,希望按照比例上涨的一波人
老舅这会儿代表的就是这一拨,年龄还没到70,工龄也有40年,月养老金6000块的那类人,他挺希望养老金能普涨个2%,这样一来每个月就多拿120块吧。可是当短信到账一看,只显示多了101.8元,他细算一下才发现,实际涨幅只有1.7%,离2%的目标差了点儿,让他有点失落。
原因其实挺简单:定额50,工龄每年0.5乘以40就等于20,基数挂钩6000,乘以0.53%,结果是31.8。
老舅的观点其实代表着一部分人的心声,很多网友也都表示理解。毕竟,他是一名普通的国企员工,退休前工龄有40年,养老金也逐步涨到了6000元。大家都觉得,工龄这么长,付出也这么多,理应按工龄挂钩,或者直接按比例挂钩,这样涨幅自然就比别人要多一些。
02,希望按照定额人人相同的一波人
反倒是我父母的想法属于另外一拨人,他们的养老金就比较少。在参保期间,好不容易积攒了15年的社保,领到的养老金也才一千多块钱,夫妻两个每月2000来元,节省点花也能过日子。再加上子女的帮衬,虽然不能追求那种诗和远方,但过普通的日子还是没问题的。
他们的想法就是希望养老金涨起来的时候能照顾一下低收入的那一块儿,理由其实挺直白的,觉得自己当年也是没办法,才下岗了,然后才自己谋个职业,也没办法交那么长时间的社保。如果当年不是他们出现这种状况,留在企业里乖乖工作到退休,工龄也该有三四十年了。这其实也是那个时候的时代背景导致的,他们也希望多考虑一下这类人群的实际需求。
提到养老金的三项结合,其实就是指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这三块儿一起来搭配,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统一的基础保障,企业补充保险主要由用人单位提供,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则由个人自主选择和缴纳。这三者合起来,不光能增强养老的稳定性,还能为未来的生活提供更全面的保障。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多渠道、多层次地保障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让大家能安心养老。
其实,养老金并不像有人想象的那样只按比例一直涨,也不是只靠简单的增加来调节,而是一直在运用三种调整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变化。
这不仅没能完全反映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感受,还兼顾了长工龄员工获得更高养老金的激励效果,所以说,整体来看挺全面也挺合理的。
这二十一年里,养老金涨幅有时偏向于挂钩比例多缴多得,有时又更照顾低收入群体,所以说,同样涨了2%,但导向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不过,有个可以放心的点,就是差距还不算太大。
看现在养老金补发的节奏基本都是安排在周末,还不断加班赶工呢,这么一来,到月底前把全部的钱发够,应该是没啥大问题的。
佳成网配资-配资查询官网-股票杠杆第三方平台-实盘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