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就不吃,那不是自律,是“自虐”。减重这事儿,真不是比谁更能扛饿。硬扛饿,扛出来的往往不是瘦,是反弹、暴食,还有一箩筐的健康问题。难道减肥就只能靠忍?答案,当然不是。
真相是:减重不是跟“饥饿”死磕,而是跟“策略”握手。
减肥这场仗,很多人打得狼狈。饿得头晕眼花,还得强颜欢笑。眼看着别人轻松瘦,还能吃得香,自己却像是修行的苦僧。到底差在哪?差在方法。
临床资料显示,在进行减重干预的群体中,超过60%的失败者是因为“控制不住嘴”和“扛不住饿”。不是意志力不够,而是方法不对劲。
饿了不吃,体重是会轻一点,但肌肉也跟着掉。脂肪没怎么动,基础代谢还可能跟着“罢工”,然后,体重像蹦床一样弹回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不科学的节食是导致饮食失调的第一风险因素之一。
长期饥饿状态下的身体,会自动进入“省电模式”,不仅减脂效率下降,还容易产生“暴食反弹”。这不是开玩笑,是研究数据说的。那减肥的人,饿了到底该怎么办?
硬扛?那叫自残式减重,早晚出问题。聪明人怎么做?他们不硬扛,他们“巧吃”。第一招:别让血糖坐过山车。一顿吃太少,下一顿吃太猛,血糖像坐过山车——上去容易,下不来。
血糖一波动,胰岛素就急了,脂肪合成也跟着活跃。结果?不仅饿得快,还容易囤脂肪。
研究显示,规律进食、控制碳水摄入结构的人群,饥饿感明显下降,减重效率提升30%以上(数据来源: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2022版)。吃得多,不用吃得少。
多吃低GI的食物,比如糙米、全麦、红薯。别忘了搭配优质蛋白,比如鸡蛋、豆腐、鱼肉。这样,血糖稳了,饥饿感自然不那么猖狂。
第二招:别怕脂肪,怕的是“假健康”。有人怕脂肪,连一滴油都不敢碰,吃饭跟啃树皮似的。可真相是:脂肪不是敌人,是饱腹感的“老朋友”。
适量摄入优质脂肪,能延缓胃排空,减少饥饿信号释放。一项发表于《中国临床营养杂志》的研究指出,在饮食中加入15%~20%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控制食量和体重,且无不良代谢影响。吃点牛油果、坚果、橄榄油,别怕!这不是长胖,这是“聪明吃”。
第三招:别让嘴巴太寂寞。嘴闲着,心就乱。很多人不是饿,是“嘴巴寂寞”。一刷手机就想吃,一看剧就想嚼,嘴不忙就难受。情绪性进食,才是减肥路上的“小偷”。
可怕的是,这小偷拿走的,不只是热量,还有自信。怎么办?用“低热量高纤维”的零食来“安慰”嘴巴。比如黄瓜条、芹菜段、海带丝,甚至是泡一杯无糖咖啡,或者一小把坚果。
别让嘴巴闲着,但更别让它乱来。
第四招:别熬夜,饿的不是肚子,是激素。很多人晚上不睡,半夜饿得想翻冰箱。
他说:我控制不住自己。其实,他控制不住的,是体内的“瘦素”。研究发现:熬夜会让瘦素减少、饥饿素升高。通俗点说:晚睡的你,会比早睡的你,容易饿20%。
不是你贪吃,是激素在捣乱。所以,早睡不是养生,是在节食。一个良好的作息,比一顿不吃饭更有用。
第五招:别靠“忍”,靠“养”。减重不是靠意志力硬扛,而是靠环境去“养”成功。饿了就吃,但吃得讲究。吃得慢一点,吃得专注一点,吃得自然一点。
研究显示,练习“正念饮食”的人群,平均比传统节食者体脂率更低,饮食失控事件减少三成以上。什么意思?用心吃饭,别边刷手机边吃;细嚼慢咽,别5分钟吞一碗饭;
关注饱腹感,不吃撑,也不硬抗。身体不是敌人,是伙伴。它饿了,不是惩罚你,而是在提醒你:该调整了。减肥这事,不能靠“撑”。靠撑减下来的肉,早晚会“找补”回来。
靠方法瘦下去的身体,才会稳定、持久、不反弹。别再信什么“饿了就是燃脂”的神话。那是身体在拼命保护你,不是它想瘦,是它怕你饿死。
说到底,减肥不是惩罚自己,是善待身体。聪明的减肥,不是吃得少,是吃得对。不是饿着瘦,是吃饱瘦。不是硬扛瘦,是心安理得地变瘦。那些真正瘦下来的人,从来不是靠饿。
而是靠这五招,把“饥饿”变成“信号”,把“饮食”变成“工具”。
写在最后:减肥路上,请别再做那个“咬牙坚持”的苦行僧。享“瘦”的人,从来不是最能忍的,而是最会吃的。
真正值得推荐的建议,只有一句:别再拿“饿”来衡量减肥的诚意。靠饿瘦的身体,终究会用反弹来复仇。去吃吧,但要聪明地吃。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2]李春燕,张晓波. 正念饮食干预对减肥效果的影响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 31(1): 45-49.
[3]王晓晨,刘静. 熬夜对肥胖相关激素水平及体重的影响[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24, 32(3): 210-214.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佳成网配资-配资查询官网-股票杠杆第三方平台-实盘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